| | | | |
已有5网友参与纠错
赵村武术
武术之乡赵村座落在高邑县城北部距县城五公里,全村二千多人口,三千多亩耕地,一年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南靠县城,北临槐河,、东有京深高速公路、西有京广铁路。地势平整风景如画,民风纯朴,赵村圪哒远近闻名。
有悠久历史的赵村,自古就是武术之乡,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就在赵村圪哒建演武堂训练武兵。后有大刀会、红枪会、在此住扎。自清末以后,有在北京四门武术社当镖师的任长会、董明录两位武师回归故里,创办了赵村圪哒四门武术社,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数百年来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饱经风霜,历经岁月变更,至今依然青春不老,焕发着更加靓丽的光彩。赵村武术师出自四门武术社,崇尚武德,以礼貌待客,与各地武师来往亲热,放弃门户之见,取长补短,强身健体,提高技艺。不收伪徒,至传花架不传绝招。
四门武术社友行意拳‘太极拳、八卦掌、长拳。内外双修、表演与竟技并进明,场暗场内练丹田气,外练筋骨皮、刚柔相济、以为降十会、以巧破千斤。闪、展、腾、挪走、拈连粘、随、靠、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力合、肘与胯合、出拳如锭钉、回手入挂钩、十八般兵器样样具全、刀枪棍棒为看家之器。
四门武术社代代出英贤,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有武师的身影,有的武师光荣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在抗击还乡团,保家为国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劳动生产建设新中国当中个个奋勇当先。
在1965年由武师任同山、张新喜建立武术队,1980年由武师张增吉、任书林建赵村业余武术队,1996年由武师张增吉、任书林、任从元、任斌武主持武术队工作,发展至今制定了长远计划、采取得当措施,赵村圪哒四门武术社又扬起风帆,向前。
四门武术社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即能强身健体,又能活跃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武德高尚聚集人心,促使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由于简单易学,老幼皆宜,田间地头,茶余饭后,早晨晚上都可以练习,又把铁锹当成兵器,使全体老百姓从中受益,出现了很多长寿老人。
经过多少代人的辛勤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业余武术队在高邑县历年的春节民间艺术节当中都积极参与。到周边县村表演助兴,为全民健身先行一步。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赵村武术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多年来,赵村武术靠村民的捐款捐物,特别是张文周的项献最大,才得以延续至今。
近年来尽管有镇、村委的大力支持武术们的义务工作,解决不了武术队面临解散的困难。但武术队员的服装破旧不堪,武术器械多数已生锈断裂,严重影响了许多套路和传统技艺的表演和传承。现在我们正对赵村武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存,传承谱系,挖掘整理失传的相关资料,现在成立了保护机构,并建全了相应的制度,最大的困难就是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怀、帮助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赵村武术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得到很好的传承,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体健寿长,使社会更加和谐,同时为周边人民的健身做出贡献。
高邑县赵村张增吉生于1958年4月1日,自幼爱好武术,自小跟父亲张群怀学习武术。后拜本村任同山、张新喜为师。1982年在县体委平永海老师组织下从师,其拜四门武术社第六代传人张孟勤(赵县白门楼人)、蓝恒印(赵县六市庄)为师学习行意拳。1985年从师本县物资局局长刘兵士师傅,学习八挂掌。1986年从师太原退休干部董成梅师傅学习太极拳。1992年在石市从师市武协委员闫波学习刀法。1993年教石市王双赢、王双雷、安国市、吕亚飞拳法。2004年到井陉苍岩山教赵付锁、李永利拳棍。本村有张宝超张增军为徒。
张增吉的父亲张群怀(现健在已九十岁高龄)练习养生长寿气功。现本村有师兄任书林、张胜民,师弟任从元、任斌武、郑成林、任瑞斌、曹增兴等。
主要有传统套路小花拳、梅花掌、少林架、四门斗、太极拳、行意拳、五行八法拳等。刀法有劈海刀、战马五护刀、夜行刀。枪法有小六合、大六合、左把枪、九节鞭等。徒手对练、白手夺刀、白手夺枪、枪对枪、枪对刀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