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高邑县东南关历史上的三教九流

  • 月是故乡明
楼主回复
  • 阅读:7894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0/31 8:08:59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邑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高邑县东南关历史上的三教九流

摘自李小杏编著的《东南关村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郭家与天棚屋

过去东南关有三处天棚屋,一处有小庙西路北,一处在村公所,一处在东口路北,据说村东口的天棚属是郭喜柱家修缮的。

郭喜柱,1915 年生人,自幼务农,家境贫寒,弟兄们稍大时略有好转,便有心寻根问祖,追溯老家在哪里的意愿,什么时候来到此地,下了很大功夫。一路打探来到山西某地,找到时,族人们正在祠堂集会,喜柱表明来意,族人们关怀备至,理清了世系支脉,登谱划册,临别时给予买茔地资金,以祭家祖昌盛。喜柱回来后,家人欢心鼓舞,遂张罗买地事宜。找先生编写了郭家族谱,时间长了家里人多,花钱的头项又多,一来二去,所剩钱物不足以购买茔地,思来想去,见村口天棚屋破漏不堪,便商议把天棚屋修葺,一来做了慈善事,为逃荒避难的人有个遮风避雨之地,二来给族人的款项有个交待。

李尚安一家从山东逃荒来到此地,就住在此天棚屋,直到土改分得果实。(60 年代李尚安诉苦自述)

天棚屋因年久失修,解放前已不复存在。

晋商的影子

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晋商和东南关有着不解的渊源。据清乾隆四十三年(1788 年)《高邑县志》载“商大者,盐商、典商、估衣商,皆山西人,挟资为之”。

民国年间,山西平定染布的温掌柜来到南关,看中了位于东巷中段路南李从森家的临街高房。院内可染布蒸煮,东边还有空宅可撑架晾晒。

李从森,号老林,1880 年生人,9 岁丧父,由老母抚养成人。生活地磨难,使他炼就了百折不挠的性格,立志传承李家文脉。凭艰辛打拼,把 3 个儿女都送进了学堂。长子晋峨上县立师范, 女儿李燕考上了保定二师,幼子晋岳到邢台求学。在当时社会别说村里,就是在全县也是首屈一指。

当时的东南关正是有史以来的最兴盛时期,李份治(大先生) 的名气渐大,远近求医的门庭若市,赵家拳坊设场练武,吸引众人围观,大街上车水马龙,铃声叮当,带动数家车旅、饭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染坊开业就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城里的商客聚拢到这里,那个年代,它是和家家户户打交道,染布的取布的络绎不绝。高邑大集延及到村里,不能不说温掌柜的染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家三兄妹上学,又盖起表砖的四合院无不受益于此。

王佩贞,山西平定人,在城里银号当职员。常来染坊找老乡, 此人相貌堂堂,才华出众。能双手打算盘,顺口出溜子(你说出存款数额,存入日期,就能根据利息说出得数)和李家女儿李燕结为连理。

1943 年,瘟疫流行,李从森罹难。解放前夕,时局动乱,染坊关门,温掌柜归乡。

解放后,山西平定一个叫石彦铭的来到南关继续做染房生意, 一个叫张士儒的在西街开染房,是不是温掌柜指点不得而知,反正李家旧地已物是人非。1955 年,18 岁的王新堂来邑跟姓石的帮工,1956 年公私合营,染房归县服务公司,王新堂和西街染房的伙计张现文一起留任开染房,直到退休。染房在南关和村民融入一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后来王新堂结婚成家落户东南关。

1956 年,公私合营,染坊归服务公司,现在每当有人说起染坊,

还是把记忆留在南关,如果以后有人在外遇到山西平定人,可别

忘了和东南关的缘分。

菜农好把式

王黑小(王吉田祖父)民国初年随父落居南关,在村东口大水坑北边圈地,以种菜为生。勤劳俭朴,黎明即起,辘轳浇地持数十年,及早便推车串乡卖菜。因为是山西人,到老口音没变, 很少与人交流,但菜园经营的还算不错,小车直到他走不动为止, 躺倒便是终日。

李兴,晚清落居南关,以种菜为生。幼跟本村秀才李仪治读私塾。李兴种菜把握农时赶节令,常能领鲜见市,鸭鸽营建飞机场后常来他的园子买菜,久了,他二儿子去机场上了班。生产队时他在菜园,社员们常能吃上时令的蔬菜。晚年经营菜籽,老主顾都找他学习种菜和管理的经验。

两个都是长寿之人,王墨林(黑小)活了89 岁,李兴活了90 岁。

郭文卿和小秀珍

郭文卿,1927 年生人,终年 63 岁。身材高挑,体格健壮, 忠厚老实,待人亲善,曾参加解放军数年,复员后一直务农,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多年订农民日报。妻子王秀珍,柏乡龙华人, 当过妇女队长,爱凑热闹,乐于助人,因无女子,文卿曾说“哪怕你生个蛤蟆,我也把你娘俩顶在头上供着”,足见思后之心多么强烈。

文卿生性乐观,走路常哼着小曲,他幽默风趣,常爆出笑料逗人取乐。和他在一起,不是往别人身后挷个东西,就是弄个什么让人猜,有时出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让人哭笑不得。他给婶子家送小碌碡,问放在哪里,婶子随口说,便放哪儿吧。他到厦子里揭开锅,放到了锅里盖住,后来挨了顿骂,他倒高兴。两口子去看戏,他紧跑慢跑回家把门倒锁,去屋里睡了。秀珍回来见锁着门,就在外边等着。婶子起夜,问秀珍干么里,秀珍说了原由, 婶子心里清楚,说甭理他,在俺家房上过去睡哩。结果文卿在家早睡着了。老鼠也上他的当,文卿喂牲口时,常把水瓮散上麦糠, 跳进一个淹死一个。

有一次玩笑开大了,自讨苦吃,他决心“痛改前非”,夜里他把尿桶的提系竖起来,秀珍起夜把屁股蹲坏了,享受了坐月子的待遇。

怪杰李振英

李振英,1966 年生,个不高,挺结实,幽默风趣,乐观向上, 人缘好,他走到那里就把笑声带到那里。

李振英和胡俊格的婚姻是一见钟情。母亲不愿意,他就对娘说:“我的娘唉!先看看恁那孩子什么样,再说愿意不愿意,可别错过了让恁的儿子打光棍。”

全文娘没了时,振英喝了酒去吊孝,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 两手互抄向前一摔,作清朝官员施礼的样子跪倒在地,别人见他

不起来以为是悲痛过度,执事拉他时鼾声已浓,睡着了。

赵磊结婚时,振英去帮忙,人们诧异,大热天蒙着毛巾干么? 有人给他拽下来,剃的光光的头上留着一个歪桃,他媳妇拿起棍子就打,振英撒腿就跑,你追我赶好不热闹,逗得众人捧腹大笑。

振英常以小品示人,人说:李振英个不高,腰里挎着东洋刀, 嘴角点个小痦子,酷似笑星宋小宝。他见长就学,进步极快,打乒乓球才两年,和 20 几年的老手较量技艺不相上下。

振英酷爱唱歌,古典戏曲也能来两段,在家唱音响,唱到激情时会躺在地上转着圈地唱。出车到广州,去广场 K 歌,一首十五的月亮赢得阵阵掌声,他是唯一唱响追光灯的一位,老板特意邀请长期来玩,终身免费。

振英特别能吃苦,跑大车,别人两个人倒替,跑一趟歇一趟。他一个人连跑 3 趟,终于疲乏过度,出了车祸,车损惨重,人倒毫发无损,此次教训使他清醒,再也不玩命地干了。

振英乐于助人,心地善良。一次几个人酒后买西瓜,与瓜农发生了争执,振英两头劝解,并自己付钱平息了事态的发展。有人说,人家争吵碍你什么事?他说,老农民挣个钱不容易,年轻人喝了酒,难免激动,都吃点亏不就没事了。过后人们说起此事, 都夸振英做得好,为人善举传为佳话。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 莫以恶小而为之”,此事虽小彰显精神。

振英还有着比较开放的生活理念,抓机遇拼命挣钱,享受生活尽情享受,经常开车带上家人出去旅游,泰山、黄山、峨嵋山

等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李家坟被盗

2012 年秋,人们掰了棒子,秸秆等着粉碎的时候,李家坟被盗。当时并不知道,秸秆粉碎后见有大块未朽的棺材板,堆起的新土和散落的枯骨,一片狼藉,人们才知道祖坟被盗。

被盗的墓穴是李氏九世祖李僎和 4 个儿子之墓。僎和 4 个儿子皆有前程,僎顺治戊子举人,拣选知县,以子云丽施赠修职郎。长子滋大廪生,监考县丞;次子资鬯康熙丁丑拔贡;季子兆莲岁贡;子云丽康熙乙丑拔贡,成安县教谕,配柏乡魏阁老(裔介)之女。乾隆年间,李氏世族正置鼎盛时期,估计随葬物品丰厚,



二百多年后招来如此横祸。

盗墓者是有备而来。令人惊讶的是,坟茔阡陌数百年,族人已湮迹无考,他们是如何一举中的。没有翻找痕迹,没有机械钻探, 是高科技手段,还是传统技法,令人费解。不过从古到今,历朝历代对盗墓贼都痛恨有加。现在刑法也对盗墓者有明确的惩罚条款。但是,受利益驱使,罪恶之手不会停止。

随即,李氏族人李小杏召集李振恒、李双全和城里李宅的李元校一起,将散落的枯骨拣起装袋,重新掩埋于原墓中。并烧纸钱, 庄重地致哀,以慰藉先祖之灵。

在拣拾填埋过程中,拣拾到金戒指一枚,金簪两支,银手镯一副,铜钱百余枚。

在此以后,盗墓贼并未收手,先后又有以下十几个墓穴被盗

掘。李氏族人气愤至极,曾报过警,也曾组织设防,始终未发现任何可疑线索。

卖粘糕

市场一开放,中韩的老耿就来东南关村里卖粘糕,“粘糕……,有黄的,有白的”。他的嗓门尖亮,在西头喊,东头准能听到。后来换了半导体喇叭,喇叭好出毛病,常卡住一个字一个字地嘣, 卡住了拍打两下就好了。

一天文献母子想吃粘糕,喊来称上回家拿钱,文献娘趁热就吃,外边老耿的喇叭又卡了“粘……粘……”,老耿骂着,打着, 噎死你,噎死你。本来粘糕就烫,老婆牙口又不好,听着外边又骂又打,咽不下又吐不出,干脆用手连假牙一并掏出,吩咐文献说,问他骂谁哩。老耿知道误会了,怕惹祸影响买卖,推车就跑, 文献平日里就嗓门高,喊着给你钱哩跑什么你跑。

其实老太太是故弄玄虚,爱开玩笑。她 60 岁上就说该吃“粉

条菜”了,到 90 岁了她还在吃别人的粉条菜。

女汉子赵凤花

赵凤花,1934 年生人,幼时被拐,从北京来至高邑。“母亲” 嫁给了南街李树奎的父亲,她受尽了歧视和凌辱,幼儿的心灵遭受非人的摧残。曾因饥饿偷吃了一块山药,小手被打得像胀肚的蛤蟆。也曾被冤枉说偷了两块钱被打得遍体鳞伤。凤花生性倔强,

打死也不认是自己干的。土改后,母亲又嫁给了在李家扛活就地翻身的赵二福,从此她随了赵姓。

凤花聪明伶俐,懂事勤快,很小就下地干活,家里园子也大, 没日没夜地干总有干不完的活。庄稼活犁耧锄耙、种管收打样样能干。摇耧扬场使牲口是行家里手,打坯装窑、拉车淘井,力气活不输壮男,生产队时还当过生产队长,实乃女中豪杰。

凤花还颇具经商意识,早年她学会了做糖球,蘸糖葫芦、卖卤煮鸡;市场开放后赶集卖布或小百货;后来在家里开铸工炉, 样样都是亲力亲为,缺人手时她一人能顶几个人干。开炉、填料、接铁水端勺,一个70 多岁的人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令人赞叹。

年轻时的凤花,是有名的美女,身段窈窕,姿容妖娆,赢得无数人的青睐,曾遭龌龊人的非份妄想,也躲不过长舌人的讥讽咀嚼。她只能独自伤心,暗暗流泪。

凤花命运多舛,历经磨难,数次改嫁,育 3 女 3 男,3 次翻盖房屋,4 次出殡发丧,6 个子女婚嫁全是一人操持。她曾因家务纠纷伤透了心,也曾因高烧昏迷,无人知晓。

凤花的一生是一部血泪史,听她哭诉,闻者落泪。如今她 80 多岁,身体硬朗,头脑清晰,操持家务,心情舒畅。她很满足, 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希望。

王老登开店

民国年间,南关东巷饭店车旅店一条街,整天车流不断,生

意兴隆,小庙东路南王老登的车旅店就是较有名气的旅店之一。王老登开店停车方便,草料足备,饮喂随便。饭店主食以大

饼为主,他烙饼油大、软香,炒、焖、烩,做法独特,花样也多, 许多生意人前赶后错,宁可多走几里路也要赶到老登店落脚。

东关做香油的李大庆和老登是好朋友,他的弟弟二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吊儿郎铛胡转游。大庆找老登求情,说让二庆到你店里当伙计吧。老登不好推辞便应承了下来。这二庆到店后, 拈轻怕重,总是偷懒耍滑,让他给客人端盘他把肉搭顶吃了,后来让他去磨面,他嫌跟着驴转太累,就骑在驴身上。急得老登喊他: 用不起我不用,我下了你二大庆。二庆仗着店里用着他家香油,说: 你敢下我?老登说:“马驹(修车的)是我下的,狗仔(做豆腐的) 是我下的,下你二大庆有什么了不起。二庆说那得算算帐,算帐, 找你哥去。我正说找你哥算帐哩。让你端盘你吃了肉搭顶,让你磨面你骑在驴身上。

王老登有个习惯自称老登哥,和人说话总是老登哥如何如何。一次他的儿子三刚淘气,他去打那里就跑,他在后边撵,喊道: 三刚你慢跑,老登哥撵上来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