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高邑县东北营村的交往礼仪

  • 月是故乡明
楼主回复
  • 阅读:3867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1/2 5:38:50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邑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高邑县东北营村的交往礼仪

摘自《东北营村志》

第四节 交往礼仪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称谓

血缘称谓

曾祖父:称老爷爷或太爷。

曾祖母:称老奶奶。

祖父:称爷爷。

祖母:称奶奶。

父亲:称爹或爸、爸爸。

母亲:称娘或妈、妈妈。

伯父:比父亲年长的皆称伯,并以长幼为序。如:“称伯伯、大伯、二伯、三伯”等。

伯母:称大娘、大大、以长幼为序称:大大娘、二大娘、三大娘等。

叔父:与父亲同辈但又年幼于父亲的称叔叔。以长幼为序。如:大叔叔、二叔叔、三叔叔。

叔母:称婶婶、婶子,序列同叔。

母亲的祖父、祖母称老姥爷,老姥娘。

外祖父:称姥爷。

外祖母:称姥娘或姥姥。

舅父:母亲的兄与弟称舅舅,习惯以排行称大舅、二舅、三舅等。

舅母:称妗子,排行同舅父。

姑母:父亲的姊妹称姑姑,排行以长幼为序,如大姑姑、二姑姑、三姑姑等。

姑父:称姑父,排行以姑母长幼为序。如:大姑父、二姑父、三姑父等。

姨母:母亲的姐妹同称为姨,姨姨,大姨姨、二姨姨、三姨姨等。

姨父:姨的丈夫同称为姨父。并以姨的排行为序,如大姨父、二姨父、三姨父等。

兄:哥、哥哥。

嫂:哥哥的妻子称嫂,嫂子。按其兄排行称大嫂、二嫂、三嫂等。

弟:兄弟,弟弟。大多直呼其名。如呼弟,按长幼排行。

弟媳:弟妹,兄弟媳妇。如呼弟妹,排序顺其丈夫。如二弟妹、三弟妹。现今也呼其名或他(她)婶子等。

姐、姐姐。其以下按长幼排序。

姐夫:姐夫,排行称呼随其姐姐:如大姐夫、二姐夫。

公爹:丈夫的父亲,又称老公公,当面称爹或爸。

婆母:丈夫的母亲,又称婆婆,当面称娘或妈。

儿媳:当面称名。

夫兄:大伯子,当面称哥哥。

夫弟:小叔子,当面称弟或称名。

夫姐:大姑子,当面称姐姐。

夫妹:小姑子,当面称妹或名。

夫叔:叔公,当面称叔叔。

夫伯:大公公,当面称大伯。

夫伯母,大婆婆,当面称大娘。

岳父:老丈人,当面称爹或爸。

岳母:丈母娘,当面称娘或妈。

女婿:当面称其名。

内兄:大舅子,当面称哥。

内兄妻:大舅嫂,当面称嫂。

内弟:小舅子,当面呼其名。

义父:称义父或干爹。

义母:称干娘。

堂兄:表哥,一般冠名某某哥。

堂姐:表姐,一般冠名某某姐。

堂弟:表弟,堂妹,表妹,直呼其名。

丈夫:俗称当家的,多用子女名后面加他爹、他爸或老公。

妻子:称媳妇儿。多用子女名字后面加他娘、他妈或在妻子姓氏前面加个小字,夫妻间显得更亲昵。

姐妹的丈夫之间称连襟,俗称挑担。

弟兄的妻子之间合称妯娌。彼此间按男方排行称呼。也有互称姐妹的。

交往称谓

日常交往中的称谓:

对长辈按辈份和年龄以相应的称谓。当面称不冠名,不当面称冠名。

到外地求人办事时,对年长者称大爷,大伯、大娘、大婶;对与自己相仿的称大哥,大嫂等。近年已普遍称:师傅、同志、先生、女士、老板、经理、老总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礼仪

(一)问候

熟人、友人见面施礼,问候,说的多是客套话。早晨相见问:“起来啦?”或“起得早!”饭后相见问:“吃饭啦?”或“吃啦?”平时相见问:“干吗去?”或“有空家里坐。”送客人,主人要送出大门外,说:“慢点走”或“有空还过来”,客人要说“请回去吧”或“甭往外走了”。朋友久不见面,见面时说:“好久不见了,您好,”亲友相见还要向家中长辈问好。有时,还要问:“有事呗?有事说话。”

如双方骑车相见,都相互举手致意或点头问好。司机开车碰到相识之人,鸣笛示意,或摇下玻璃寒暄。走路或骑车,要求人给让路时,多说:“借光”或“劳驾”等。骑自行车或电车,开车问路下车,先说“劳驾”或“请问”,然后再问话。尊称对方“大爷、大伯、叔叔、大哥、大嫂、大姐、师傅、同志”。现今,在文明社会的今天,相当一部分人都非常自觉地说:“您早、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二)施礼

东北营村人在旧时有见面施礼的习俗,(大都是文人,绅士之类的),有作揖的、脱帽鞠躬的。以点头示意的较为普遍。现今,在庆典和纪念场合,一般行鞠躬礼。学生向老师亦行鞠躬礼。平时皆点头示意。同志之间,行握手礼。

(三)走亲访友礼仪

亲戚朋友之间,礼尚往来。去时都要带上礼品,见面后,宾主互相问候,互拉家常,共同吃饭。临走时,客人要给主人留下礼品。双方还得推让一番。最后主人还得留一部分礼品,不过有留双数的,有留单数的。

朋友之间来往,携带的礼品一般都重于亲戚

如果是探望病人,以双日上午为吉,最忌杨公忌日。凡是来探视的,主人都要记其姓名、礼品,待以后回敬,俗称“来往”。

(四)待客礼仪

东北营村人接人待客,热情厚道。主人须到室外迎接,旧时作揖,脱帽鞠躬。现今,都是见面握手、点头,热情地问客人“冷不冷”或“热不热”等等。主人会客时,要衣着整洁,只穿背心或趿拉鞋会客是不礼貌的。主人引导客人进客厅或居室要让客人先行,让座时要让客人坐在左边或里边,表示尊敬。有以左为上,以里为上之说。客人落座后,主人主动给客人递茶点烟,且双手捧上。茶杯不斟满,茶壶嘴冲向自己,不对着客人,否则被视为不礼貌。若客人带小孩,主人热情给食物或水果,问“几岁了?”并夸奖其聪明、俊俏。待客吃饭,男客先酒后饭。

在日常交往中,还有许多礼节,比如:在给东西时,不能把东西扔给别人,这是很不客气又不礼貌的行为。如不得已,要说声对不起。对方说话时不能离得太近,大约保持 50厘米距离为好。交谈时,姿态端庄,不跷二郎腿、摇膝、抖动身体或声音太大,否则会被认为失礼。交谈中,不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等对方把话说完,自己再说话。

三、送份子

所谓份子钱,就是在一个乡亲或熟人圈中,大家集资向某人送贺礼。原本并不局限于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寿、满月、搬迁、丧葬等等都可以凑份子,但是凑份子以婚喜事最盛。

解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特别简单。到六七十年代,不太流行送份子钱,但是亲朋好友会送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

社会学者表示,“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在农耕时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盖房子、娶媳妇是大事,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形成了凑份子的模式,每户人家都送点儿礼、出点儿钱,帮助这户人家度过难关,这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的形式。

时常听见有人抱怨:在发达国家有两件事情是逃不掉的,纳税和办公室政治,而有一样东西是中国人逃不掉的,那就是随份子。这年头,婚宴已经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贺喜事的宴会,变成了一份让人有些吃不消的“人情债”。

首先,要参加的婚礼越来越多。有时候你都想不起来谁结婚就会被告知。

有人调侃说,对有些新郎新娘而言,拟定请客名单,是他们这辈子记忆力和联想力最好的时候。请你喝喜酒也有可能是十年不联系的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最可能原因。

除婚礼外,生孩子、过百天、上大学、埋人、搬新家、给老人祝寿……都要请客随礼,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随礼支出,越刮越猛的“随礼风”让不少人难以承受。

民间的习俗根深蒂固,人们通过办事儿、随礼寻求地位认同。人们普遍认为随份子的钱多钱少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起码证明朋友关系怎么样。有些人总会觉得送少了不太好,好像送的少了朋友关系就远了。

物价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份子钱的价码与市场行情是种均衡的博弈姿态,价码总是随行就市,水涨船高。直接送钱的行为深入人心,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后,随多少钱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此外,你办、我也办,礼尚往来逐渐跑偏,演变成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这必然使办事儿的名目只增不减。

利益是行为最大的驱动力。当人们意识到请客随礼可以获得一定经济利益时,这种势头就会愈演愈烈。

自己办事儿时,对方礼金随少了,或者是其他人家事儿办得太多了,自己的礼随出去的太多了,这样一来二去,难免有人会觉得吃了亏,于是自己也得逢事儿必办,甚至是大办特办,总之,一定要把随出去的礼收回来,先别说能赚多少,至少弄个本兑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附:古代称谓

一、古代对人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即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古代人对人尊敬的称谓列举如下: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4、称别人的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5、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6、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

7、称别人的身体为“贵体、玉体”。

8、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

9、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

10、称自己的孩子为“贱息、犬子”。

11、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二、古代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1、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朋友。

2、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3、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4、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5、贫贱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6、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7、患难之交:同经磨难而成为朋友。

8、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9、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10、故交:故旧、旧交,泛指有往日交情。

11、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三、古代特定年龄称谓

1、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花甲子”。

2、古稀:指七十岁,也称“古希”。

3、而立:指三十岁,子曰:“三十而立”。

4、不惑:指四十岁,子曰:“四十而不惑”。

5、弱冠:指二十岁。

6、耄耋:指八十、九十岁老人。

7、期颐:指百岁。

8、舞匀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9、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10、有室之年:指结婚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是结婚之年。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