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高邑县文化底蕴丰富,不愧为龙兴之地、凤舞之城

  • 月是故乡明
楼主回复
  • 阅读:15816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1/23 7:38:26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邑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高邑县文化底蕴丰富,不愧为龙兴之地、凤舞之城

高邑县历史文化简述

高邑,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满魅力和希望的城市。据境内凤凰山出土的石斧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古称“鄗”,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赵国、中山国;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高邑城南“千秋台”登基称帝,诏改“鄗”为“高邑”,县名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明朝“东林三君”之一吏部尚书赵南星为高邑县东关村人。境内现存中山国房子郡遗址、刘秀登基台、南星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高邑腰鼓、南岩乱弹、庄头剪纸、哨营猫头靴等民间艺术及传统手工艺分别被列入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辖四镇一乡,107个行政村,人口20万,耕地33万亩。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历史沿革

高邑县境,春秋初属鲜虞国,称鄗。晋灭鲜虞后,属晋国。

战国初,韩、赵、魏三卿分晋,归为赵有。

西汉初,置房子县(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魏)。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封恒山郡为恒山国。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此后至西汉末,或为郡,或为国(诸侯的封地称国),均辖房子县鄗县。王莽称帝后,改鄗为禾成亭。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鄗县为高邑县,并废柏乡侯国入高邑。高邑、房子二县均隶属常山郡。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中山国辖高邑、房子二县。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复置常山郡,高邑、房子隶属常山郡。

三国魏时,房子、高邑二县属常山郡,郡治在房子县。至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封常山郡为赵国,仍治房子县,高邑、房子隶属之。

晋,秦始元年(公元265年),高邑、房子仍属赵国,治所在房子县。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改赵国为赵郡,高邑,房子属之。

南北朝时的北魏初,赵郡治徙平棘县(治今赵县城南三里处),房子、高邑仍属之。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高邑县治于房子县东北7.5公里处,是年,房子县省入高邑县,隶属赵郡。

隋代初,高邑隶属赵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改为赵州,辖高邑县。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高邑县又置房子县(治所在今临城县西南5公里处)。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高邑县置柏乡县、赞皇县、高邑县,属赵州。大业三年(公元627年)改赵州为赵郡,高邑县属赵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赵郡为赵州,辖高邑县。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高邑县隶属栾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根据山河形势分天下为十道,栾州又改为赵州,隶屑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罢赵州为赵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罢郡复为州,其间均辖高邑县,

五代,高邑县隶属赵州。

宋代初,高邑属赵州。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唐道为路,分全国十五路,赵州属河北路,辖高邑。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省柏乡、赞皇二县入高邑,改为柏乡镇、赞皇镇。六年(公元1073年)分河北路为河北槐河东路、河北西路,赵州属河北西路,辖高邑。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柏乡、赞皇从高邑划出,在原治恢复柏乡县、赞皇县,三县均届赵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赵州为庆源府,高邑属庆源府。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降庆源府为赵州,属河北西路,辖高邑县。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赵州改为沃州,高邑县属之。

元代,始创“行省制度”,在***设中书省,中书省管理地区称为“腹里”,其它地区设行中书省,省下设路、府、州、县。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沃州复称赵州。高邑县属中书省真定路赵州。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赞皇省入高邑县,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又析高邑县置赞皇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中书省分属河南、山东两行中书省,高邑县属河南行中书省真定府赵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分全国为十三布政使司和两个直隶,高邑属北直隶真定府赵州辖。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河北境域为京师地,高邑县属京师真定府,隶赵州。

清初,高邑县属直隶省真定府赵州。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高邑属直隶省正定府赵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6月,升赵州为直隶州(与府同级),高邑仍属赵州。

民国初,沿旧制。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除顺天府外,府、州皆改为县,高邑直隶于直隶省。是年,又于省下、县以上置道,划直隶为四道,高邑县属属冀南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冀南道为大名道,高邑属大名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6月废道,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直接辖县,高邑县直隶于河北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10月12日高邑县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简称“冀太联办”。民国三十年七月,高邑县划属“冀太联办”冀西专区。民国三十年九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一专区。民国三十一年,高邑县撤销。

民国三十四年二月,高邑路西、赞皇东部和元氏南部组成高赞元联合县,属太行区一专区。高邑路东和元氏东组成高元县,属冀中区。民国三十四年十月调整太行区行政区划,高邑县属太行区一专区,民国三十八年八月一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高邑县划届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邑县仍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5月,高邑、元氏二县并为高元县,县治驻原元氏县城。

1958年12月20日,高元县又与赞皇县合并,改称元氏县。

1962年1月1日,从元氏县划出恢复高邑县建制。

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辖高邑县。

二、行政区划

高邑县现辖四镇一乡,107个行政村,人口20万,四镇是:高邑镇,富村镇,大营镇,万城镇;一乡是:中韩乡。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2019年9月1日)

三、、文化古迹

高邑现有赵南星祠堂、赵村古墓、千秋台、房子城遗址省保文物4处,县保文物李标墓碑(王村)、安固桥(邱村)、古槐(府源小区),烈士亭(河村)、武城烈士墓(高赞路万城路口)五处。

1、赵南星祠堂

赵南星祠堂位于城关镇东关村赵家街,原名赵氏宗祠,后为纪念吏部尚书赵南星而改称今名。始建于明洪武末年,原系平顶建筑,清嘉庆元年改建为硬山布瓦顶。有正殿三间,正门过厅一间,门西侧各有耳房一间,正殿和门楼两侧有砖砌高墙相连,中间成长方形小院。一九八二年石家庄地区文化局曾拨专款修缮。

现在高邑县城还保留着赵南星的祠堂,高邑有条路被命名为“南星路”,以纪念这位高邑名人。赵南星祠堂,又称赵忠毅公祠堂,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清嘉靖年重修。祠堂原称赵氏宗祠,1981年,高邑县人民政府将祠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为纪念明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南星改称赵南星祠堂。

现存的赵南星祠堂是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前殿为正门过庭一间向后抱厦连左右耳房各一间后殿为正殿三间,前后殿由东西两侧高砌砖墙成院,属砖木结构的硬山瓦房顶建筑。前殿左右山墙垛上镶砌的神兽祥瑞图砖雕刀法流畅,形态生动是整个古建筑精华部分。

民国年间,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带兵经高邑,知道这里是东林三君之一赵南星的故里,便访见赵氏族人赵云章,赠拨银两,重印了南星著述,修整了祠堂。

1947年春,陈毅元帅去阜平参加***会议过高邑,将祠堂存藏的铁如意带去交给董必武,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曾任河北省代省长刘秉彦、原河北副省长顾二熊先后来到高邑参观南星祠堂,均作了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指示。

各级有关部门都很关心赵南星祠堂的保护管理工作,且从实抓起。1982年,石家庄地区文化局拨专款维修,破堪久年的祠堂又呈原貌。

1993年,高邑县人民政府提出扩建赵南星纪念馆的意见,向省文物局申请专款十万元,同时捐款四万余元,向南向西拆迁十八户,征地九亩余,打好了扩建赵南星纪念馆的基础。所说的扩建赵南星纪念馆,其实是高邑的县博物馆,因为赵南星文化具有本县的地域性文化的特点,所以就用了赵南星的名字做纪念馆的名字。

中共高邑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弘扬工作。2007年,召开了有特约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省文物局副局长张立芳、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和副局长张献中等出席的赵南星祠堂维修工程研讨会,肯定了赵南星祠堂的文物价值,确定了科学管理保护的方案,即由省、市拨来修缮专款三十万元,遂于2008年5月将其修葺如故。

自2009年以来,为更好的发掘利用历史文化让文物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文广新局丰富充实赵南星的展示内容,从图文到实物均做了科学的整理和编制,还将全国著名学者,原全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给题字的匾额悬挂正门,使之形成了有益传统教育的文化景点。

2、千秋台

千秋台,在刘秀公园内。“刘秀公园”在高邑县城南2华里的花园村村南。设立该公园是为了史纪传说中的“刘秀登基”。据史料记载,公元25年,刘秀于此千秋台登基称帝,欲开创其千秋霸业,故曰:千秋台。千秋台遗址乃汉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地,原还有观星台、点将台、四将台等。千秋台是汉光武帝刘秀在鄗(高邑古称)登基即皇帝位的告天坛,是建立东汉王朝的直接证物。东汉元和三年汉章帝曾诏高邑令重新修建,修建时建有光武庙并建有圭碑

1981年列为县重点保护文物,2008年升级为省重点保护文物。2008年县委政府对刘秀公园进行了重修,使整个公园焕然一新,堪称高邑一景。

刘秀公园建设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400亩。该工程以刘秀一生为主线,由汉光武帝刘秀主题游园、游乐广场、人工湖等组成。目前,刘秀公园计划建筑有刘秀雕像、千秋台、光武大殿、点将台、四将台、观星台、碑林以及各种附属设施和配套建筑。目前己建设好刘秀雕像和千秋台,假山正在进行建设中。

3、房子郡遗址

位于高邑县城西南7.5公里处,西富村乡古城村西北。现残留城垣,南北250米,东西274米,宽28米,高6.5米。春秋属晋地,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据《史记?赵世家》载:“赵敬侯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赵惠文王二十四年赵将廉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秦时属巨鹿鄗。西汉置房子县。晋和北魏先后置赵国和赵郡于此。北齐废房子县,划入高邑县。今古城村盖以此得名。 1981年为加强文物管理,高邑县人民政府定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保护。

4、二君祠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一点五公里处,高邑镇五百村村北,俗称“马棚岗”。相传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和魏国信陵君的好友薛、毛二公的墓地。明万历中知县晋承命在此建二君祠。清康熙年间知县刘瑜、乾隆年间知县宫书禧相继重修。内祀平原君、信陵君,而以薛、毛二公配享。祠成立后,晋承命和赵南星先后题诗以记之。

5、凤凰山玉帝庙遗址

位于富村镇北渎村西北二百五十米之凤凰山上。长四十米,宽三十八米。庙已拆除,墙垣残迹尚存,有石像三尊(道、佛、儒),有身无头,面南背北。另有明代石碑一通,基本完好,碑文系重修玉帝庙记。

6、赵村古墓

赵村古墓位于中韩乡赵村村南。高约10米,南北长48米,宽41米。因一直未曾挖掘过,外表似大土疙瘩,故又称疙瘩。关于此墓,历来众说不一,有说是汉墓,有说是元代墓。至于墓中所葬何人,葬于何年,至今无从查考。据民国20年《高邑县志》载:民国20年赵村村民曹根曾拾得一铜印,上有“驸马都尉”四个篆字。此外,尚存另一传说,战国时期,燕赵两国交战频繁,燕国为了制造兵精粮足的假象,便在这里筑起了大土堆,外面用席子围住,谎称粮仓,借以恐吓赵国。

7、贾村古墓

位于富村镇贾村正南二百五十米,“房子郡遗址”残留城墙的正西五百米处。墓冢巳无,砖券墓室的西南端顶部暴露。墓室为东北—西南向,仅以墓砖而鉴是汉墓。据说此墓北十五米处有古墓一座,解放前均有高大的土冢,两座墓可能被盗过。

8、赵南星墓

位于富村镇北渎村东一百五十米,建于明代。基地长二百六十三米,宽二十八米,赵南星墓位于墓地中间,原有坟包三座,石碑十通,石人四尊,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损坏,坟包铲平。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东关人。明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东林党”三领袖之一。

9、安固桥

位于城东5公里处,城关镇李家庄村北、坊册乡西邱村西南。桥长54米,宽6米,高2.6米。为单孔石拱桥,桥拱有条石14排,共有石144块。创建年代约在十三世纪。桥北头有明代石碑一通。因年深月久,无人保管,今仅残存少半,无字可考。另有清代嘉庆二十年四月所立石碑一通。碑首上刻“补修安固桥”五字。碑文叙述了东、西邱村村民王和、王巨二位老人见桥年久失修,人行艰难,遂出面募捐乡资,补修该桥的经过,以及捐资人的姓名。

该桥现尚属完整,虽然破旧,但能行人。1981年被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看管。 功德桥:位于坊珊乡南邱村西六百米。跨新沟河,圆拱形,桥长二十一米,宽五点五米,高三点二米,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

10.广济桥

位于西北营乡东驿头村前街西口,一名”凤仙桥”。砌石为墩,横石为面,桥身长五点八米,宽三点二五米,四排条石平铺,每排五块。始建于清康熙四年,道光元年重修。

11、陈善墓志

位于花园乡马留村村西—点二公里,建于唐代,于地面下3米处掘出该墓志碑,其高—点O五米,宽O点五六米,厚O点O九米,龟跌座,碑首二龙咬边,永淳元年立。碑载陈及其曾祖、祖、父、兄和五个儿子的功德简历。

陈善,字君庆,高邑人。隋末曾授骁骑尉守辽州司法参军事。据查:该碑在砖券墓室前立,墓室巳毁,碑存文保所。

12、关帝庙忠字碑

位于坊册乡东江村小学院内。碑高一点四三米,宽O点五八米,厚O点七米,明崇祯四年七月立。李明世撰文,马天祈刻石,碑文以迷信色彩记载:七月二十四日庙中石上忽现一“忠”字,旁书“关云长书”,因以镌字于碑,并志其事。

13、李标墓碑

位于坊珊乡前王村村南—百二十米。碑高一点八米,宽O点七米,厚O点二七米,清顺治元年立。碑载,大明赐进士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建霞李公配封一品夫人胡王氏之墓。

李标(1582—1644),字汝立,高邑人,师赵南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崇祯元年入阁,为首辅。

14、武城烈士墓

位于河北省高邑县武城村东南,营儿村北,高赞公路北侧。俗称八路坟,也叫武城八路军烈士纪念碑,碑上写着“为国捐躯,永垂不朽”。是解放后为了纪念烈士而修建。1965年,高邑县人民政府又进行了彻底整修,墓穹高0.7米,长3.9米,宽3.4米,水泥抹面。墓前置3.7米墓碑一通,上书“为国捐躯,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目前四周围建2米高砖砌水泥抹面围墙,南北长9.3米,宽7.4米。正门向南,们两边书写“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挽联。

1943年腊月廿四,我八路军太行11旅第3连和9连的一个排共约130余人,奉命到敌后石家庄村,并埋伏在西口的沙岗上。这天夜里,本村的伪小队长李保华正住在家,得知八路军进村后,把情报送到高邑警备队大队长许老勺那里,同时,元氏的敌人也得到情报,情况十分紧急。第二天天刚亮,高元赞三县的日伪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包围了村子,高邑的伪军从村东口进村,开始逐户搜查,此时,奔波疲劳了一整夜的八路军正在吃早饭,哨兵发现敌人后,战斗立即打响了,敌人开始向我战士发起猖狂进攻,我八路军战士临危不惧,英勇反抗,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打死打伤许多敌人。我八路军这支队伍是太行11旅的骨干,装备良好,人员精干,年轻力壮,号称“青年连”,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当他们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后,因敌我力量悬殊,不能在村里久留,准备从村西口突围,但日伪军早已封锁住村口,并占据了有利地形,突围未能成功,政委梁庭政光荣牺牲。战士们又向村北突围,也遭到敌人阻击,在大于我几倍的敌人的火力下,我军战士英勇顽强战斗,激战三个多小时,我军伤亡严重,敌人气焰更加嚣张。上午十时许,部队休整后,沿东蒲底石羊沟又向南突围,但冲出沟壕后是一片开阔地,我军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网下,伤亡很大,穷凶极恶的日伪敌军围追堵截,又有许多战士倒在血泊之中,从石家庄到南蒲底的二里长的土路上,到处都有我八路军战士的遗体。最后只剩下机枪班长褚岗山,战士杜喜林带领20多名战士冲出重围,返回根据地王家坪村华林村,沿五马山石家庄村。部队集中住在该村西十字路口以西的韩凤银、韩凤章、韩振臣、韩竹林等几户人家中,当时已接近黎明。不幸的是,他们的行动被赞皇县高邑县境内活动,同时购买急需的食盐,临行前挑了一些核桃,用于换盐。部队由团政委梁庭政和连指导员耿文辉带领,经过赞皇的野草湾到土门,从杜家庄、楼北,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沿着严华寺、北清河到达高邑境内,在南蒲底稍作停留后,驻进的敌人发现了,赞皇县的日伪军60多人尾追于其后,敌人经过北侧东行,也到达了。在这次惨烈的战斗中,因敌人告密,敌我力量悬殊,使我军伤亡惨重,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将阵亡战士遗体集体掩埋在营儿村北处,人们俗称“八路坟。”

15、河村烈士亭

位于中韩乡河村南口。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九日夜,地主武装还乡团血洗河村,我干部群众二十一人牺牲,一九六六年建纪念亭。其亭下部为高三米的八角形砖台基,上部为八角钻尖顶筑干的木结构亭子,四周有砖砌围墙,长二十四米,宽十六米,高二点三米。

解放后,为纪念三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历史纪念亭,地址在今河北省高邑县河村,故名河村烈士纪念亭。烈士名字分别为李孟周李三全柳根祥。李孟周(1913—1946),中共党员,曾任村长兼农会主席,高邑县河村人。李三全(1911—1946),中共党员,曾任村武委会主任,高邑县河村人。柳根祥(1900—1946),中共党员,曾任副村长,高邑县河村人。

1946年11月11日深夜,河村反动地主分子、“还乡团”头目袁树春、柳风章,伙同匪首王群贤、张树仁带领“还乡团”分子200多人,携两门小炮窜入河村。他们杀害放哨的民兵后,直扑村武委会指挥部,借以猛烈的炮火发起攻击。村长李孟周惊闻枪声后,立即与武委会主任李三全商量对策,布置民兵还击。防所内70名民兵奋起反抗,枪炮声划破夜空,震撼四面八方。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以李孟周、李三全、李丑子、柳根祥、高德兴为首的5名同志,率领民兵据守工事,沉着应战,抗击十倍于我之敌,先后打退敌人三次进攻,6名同志负伤不下火线,后备民兵及时增援。村长李孟周身负重伤,伤口鲜血不止,动弹不得。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将武器交给妇女队长,叮嘱急速掩埋好,鼓励大家说:“坚决不向敌人屈服。”武委会主任李三全,临牺牲前还表扬民兵张黑旦英勇牺牲打得好。他说:“我们是为人民而死,这是光荣的,”副村长柳根祥满身伤口,寸步难行,亦至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敌人冲进民兵指挥部,在队长、共产党员高德兴的指挥下,.坚守门口英勇抵抗,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残暴的敌人黔驴技穷,放起大火焚烧房门,指挥部的民兵高呼口号壮烈牺牲。英雄们牺牲后,高邑县人民政府以“抗击十倍顽敌:高邑河头干部民兵英雄壮烈至死不屈”为题,向全区散发控诉书,号召誓死为死者报仇。1946年12月,新华日报刊登县人民政府控诉全文,编者为此写了短论;“河头英雄们,你们死的英勇,死的壮烈,你们钢铁般的意志,至死不屈的气节,教训了卖国贼蒋介石。中华民族的人民,解放区的人民,是征服不了的,卖国殃民的毒谋是永远实现不了的。

注:河头村即现在河村,本文以现在地名称之。

四、历史文物

1.赵南星著作木刻版。多系清初版,存放于东关赵南星祠堂,原数不详。六十年代初,一部分遭到人为毁坏,现仅存四百八十余块,计十种著作。

2.赵南星著作。现存赵南星著作十七种,均系一九八一年以来赵氏后裔献出来的。

3.陨石。相传为赵南星降生时落入院中,后一直存放在赵氏宗祠内。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小川部队,自石家庄专程来到高邑,将陨石掳走。

4.铁如意。据《行述》“铁如意考”载:铁质、银章,蔡首桥腹,重二十四两,长一尺六寸,一尺一寸为身,五寸为颈,身博一寸厚三分,颈搏四分,首绘天骥,腹铭两行曰:“钩而无钒,廉而不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折为君子之器也。赵南星题”。旁有小印文日:“梦白”,背有“甲子春制”。字皆篆书,布日月七曜、五岳之雷,亚之文。一九四七年陈毅同志途经高邑,将铁如意带走,后经董必武同志转交给历史博物馆。

5.东方未明砚。相传为赵南星代扬连起草“魏忠贤二十四罪状”疏稿所用。奏疏写成,天已破晓,赵南星举于砚背题诗一首曰:“残月辉辉,疏星闪闪,鸣三唱,更五点,此时草书讥大奄,成则同汝功,败则同汝贬”。后人称之为“东方未明砚铭”。此砚据传在东北某地。

6.宋代瓷碗。一九八六年春西驿头村挖出碗、盘各一只,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系宋代器皿,现存放于县文物保管所。

7.石斧。一九八六年在前坊珊村。经鉴定,确认系新石器时代工具。现存放在县文物保管所。

8.其它。县文物保管所还收藏历史文物青铜剑一柄、铜箭头数枚、赵南星印章一枚、汉代五铢钱数枚,灰陶器数件、明代端砚一方。

五、高邑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邑县目前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 项,市级非遗 6项,省级非遗3项,国家非遗1项,市级非遗传承人7 人,省级非遗传承人 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 人。

2020年9月2日在高邑镇社区健身中心成立了成立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高邑传习所,并为其配备了500平方米传习大厅。二是聘请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文化馆老师张立果、尉文霞、赵新霞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赵新霞辅导的戏曲进校园,每周利用课余时间教授西南关小学生河北梆子基本功和优美唱段,并排练了《朝阳沟》、《大登殿》戏曲选段,两次登上高邑春晚,并获得优秀节目一等奖。南岩乱弹剧团聘请省戏曲学校老师进驻西南岩小学利用寒暑假授课,培养了一批戏曲新苗。三是完成了高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查,编写出版了《高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册》(第一辑)。该书包括我县已被批准认定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3项,市级非遗名录8项,县级非遗名录86项。四是继续推进非遗申报工作。今年经过审查,共筛选南焦粗瓷制作技艺、马村庙会文化、高邑刻瓷、高邑丝弦等四项县级非遗,推荐市级非遗,目前正在公示阶段,我县市级非遗将翻一番,市级非遗达到10项。

1、高邑后哨营猫头靴

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是由人工纳缝绣制的一种具有实用性、欣赏性、祈福意义的布艺民间美术制品。属虎鞋的一个支脉,人们都知道,虎鞋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虎是百兽之王,虎以威风勇猛而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虎的形象制成各种图腾,用来赐福避邪,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制作、穿戴使用虎鞋、虎帽、虎枕的习俗。

高邑县历史悠久,是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民俗、民艺世代相传,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是高邑县三乡三镇108个行政村制作猫头靴的代表性称谓。高邑县后哨营猫头靴,以大营镇的后哨营村为中心,传承、辐射到毗邻的庄头村、东王村、前怀安和全县各个村庄。每村都有一个人数相对稳定的纳缝绣制群体,以满足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馈赠儿童的需求。

2.高邑腰鼓

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系陕北腰鼓向全国辐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经50年的发展演化及加工改造,已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

高邑腰鼓为大型战鼓的配鼓,与钹、镲等民族乐器地位相同,在一些社火、喜庆活动中和大秧歌同台演出。到20世纪60年代,正式与大鼓、秧歌分离而单独存在,上升为主导地位,大钹则成为它的配器。

高邑腰鼓鼓身细长,双头幔面,尺度与形状和陕北腰鼓大同小异,左跨腰间。演员服饰为古代兵勇服装,,色彩各异,裤褂均辍饰云头花纹,,彩绸包头而成英勇巾,腰系绸带兼起固定腰鼓的作用,给人一种威武雄壮而醒目夺人的感觉。

高邑腰鼓以阵容庞大、齐整划一而见长,鼓点均由指挥随机而定,连续变幻。基本动作为鼓槌挽花、队行变化、跳跃击打、分组对打等多种。

3、庄头剪纸

庄头剪纸属原生态传统美术项目,2011年被列为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庄头剪纸又称庄头原生态剪纸,和其它地方的剪纸不同的是它的原生态性,就是说它直接拿剪刀对物景或凭想象剪铰各种图案,不用任何刀具刻制,所剪作品花样繁多,刀法细腻,造型夸张,体裁广泛,古朴大方,意趣横生,对称连贯,妙剪生花。庄头剪纸以红裱为主要材料。剪制的对象以花卉、果蔬、动物为主,还兼有人物和书法。

4、南岩乱弹

是流传在冀中、南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之一。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河北乱弹》证实,乱弹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入河北,当时石家庄市的高邑、元氏、晋县、赵县、获鹿、藁城、赞皇以及邢台市的隆尧、平乡、巨鹿、任县、南和等县都有乱弹剧社。

南岩乱弹历史悠久,流派正宗。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记载,乱弹剧种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主要靠班社传播,南岩乱弹记载最早的是清咸丰年间由菅玉柱、菅玉堂兄弟创办的天兴奎科班。1911年至1936年是乱弹的鼎盛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戏班受挫,乱弹演出渐趋冷落。建国后,由村民集资成立了"群英乱弹剧团",演出了大量剧目,培养了大批艺人。60多年来,南岩乱弹虽有兴衰起落,但一直延续着一线生机。

南岩乱弹唱腔豪迈,优美动听。南岩乱弹属多声腔剧种,唱腔以板腔体为主,辅以曲牌体。旋律悠扬多变,唱词为上下句结构,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式。乱弹男女唱腔为本音咬字假声拖腔。女腔尾音翻高时发"ou"音,俗称"带吼"。南岩乱弹表演悲壮高亢,古香古韵。在演唱和伴奏时,笛笙与唱念各有各的旋律,若即若离,呈现复调色彩。

南岩乱弹板式众多,曲牌丰富。主体板式有【慢板】、【二板】、【快板】和【散板】。辅助板式有:【慢散昆】、【大过桥】、【小过桥】、【大起板】、【小起板】、【挑帘】、【甩板】、【梦曲】等。乱弹曲牌流传至今的尚有100多支。常用的有:【大开门】、【小开门】、【扬州开门】、【二板揣】、【老调揣】、【开门序】、【唢呐皮】、【步步娇】、【四上鲜】、【山坡羊】、【粉蝶儿】、【大泣颜回】、【朝阳歌】、【一江风】等。不仅适合表县不同场景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使整出戏显得华贵气派。

5.水潼仙姑庙祭祀

高邑县西马闲村有水潼仙姑庙俗称老姑庙,为金大定二年,大宋建炎三十二年,清明有女叫李霞,在家荡秋千,被神风吹至赞皇孤山石堂之内,立化之处。后皇上敕封为水潼仙姑,为司雨大神。在明成化年间,在其家乡马闲建庙以供奉其发际化身。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2013年2月28日,水潼仙姑庙会入选石家庄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杨金花夺印剧照南岩乱弹文武并重,表演大气。同其他戏曲一样,乱弹行当亦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其各行当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其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

旧《高邑县志》的记载:金代马闲村李氏女,金大定二年,为宋建炎三十二年,清明日,女群相与戏秋千,忽大风,乘之而去。众咸惊愕,乃迹之赞皇孤山顶,古石台左侧立化焉。现衽(睡席)上有赤水水潼二字,异归于家祀之,恩号水潼仙姑。明成化中始,即其家建庙,威神所摄,鸡犬不敢近。今家庙馨香,而尸祝者犹是当年化身也。每亢旱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